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最近服裝業的新聞,總多新聞中頻頻出現某企業老板跑路,工廠門店關閉消息不斷。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老牌服裝產業日漸衰落,想要從發展中找到解決瓶頸的方法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各大服裝業都想著轉型,但是沒有雄厚的資金鏈轉型之路變得如此之困難。
從外部因素來看,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常令人始料未及,勞動力成本一路高漲,服裝出口優勢不再。近幾年,國外的品牌代工訂單更是常常往東南亞一帶的國家送,而這些國家又瞄準我國的服裝進出口市場,令我國處于服裝產業鏈中下游的制衣工廠難以生存。人民幣升值、歐債危機、石油危機、原材料上漲和人力成本飆升,令尋找服裝加工有限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不僅出口企業的經營風險大幅度增加,而且內貿制造型企業也面臨重重危機。轉型之路亟需進行,然而沒有整體的戰略調整規劃和有序的引導,轉型之路就如同打一場沒有準備的戰爭,風險很大,F在大家對品牌的追求不再止于國內品牌,國外品牌進駐中國,使我國的傳統品牌收到了很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轉型,做出更有特色的品牌成了每個服裝設計師最頭疼的事情。
內銷與外貿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和模式,這個也是很多浙江服裝加工廠轉型中遭遇很大挫折的原因。創立品牌和經營品牌是屬于非常專業化的領域,專業化的品牌公司必須具備整體系統的品牌經營和管理能力。同樣,這些都是很多制造型企業無法面對的事情。
不得不說,觀念也存在問題。我國的服裝行業,在長期的傳統經營管理下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品牌模式和理念。追求保險而顯浮躁,急功近利而缺乏膽識,講究平穩而鮮有創新。對此,好壞難以評說,在某些方面人們還是看到了造成我國服裝自主品牌發展障礙的東西。
國內服裝行業福建是轉型最成功的服裝區,在服裝整體行業的調整和整合上,有著自己獨特的一套,其他地區的服裝業應該學習和借鑒。想要轉型的企業不妨跟他們合作,漸漸尋找自己的轉型之路。
以電子商務為模式的發展已經引起了服裝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關注和參與,對傳統模式下的服裝產業經營的影響非同小可。在和企業合作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和服裝電子商務平臺(如好訂單網)合作,為自己企業的有效運轉尋找最快的出路。